本文转自:人民网-江西频道
张爱民指导学生制作哨笛。受访者供图
在赣鄱大地最南端的江西省遂川县,晨雾中的衙前镇中心小学总会准时响起清亮的哨笛声。一位因强直性脊柱炎身躯佝偻的校长站在教学楼前,却始终目光如炬,看着孩子们手持自制哨笛走向课堂。
他叫张爱民,扎根乡村教育的33载春秋,他在红土地上谱写出一曲意蕴悠长的育人“三重奏”。
一个不再遥远的音乐梦:永不磨灭的教育坚守
1983年深秋的晨雾中,9岁的张爱民和母亲推着板车在新江乡的泥泞山路上艰难前行。车上蜷缩着患强直性脊柱炎的父亲张龙伟——这位民办教师即使脊柱已弯成了一张弓,仍坚持去5里开外的横石小学上课。
1991年师范毕业后,年轻的张爱民满怀热忱回到家乡。那时的他,身姿挺拔,脚步轻快,穿梭在新江乡富民小学的校园里,和孩子们打成一片。然而,命运却在1996年给了他沉重一击。当腰痛难忍的张爱民确诊遗传性强直性脊柱炎时,他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。他开始被病痛折磨,身体每况愈下,原本挺直的脊梁逐渐弯曲,轻快的步伐变得蹒跚,连日常的站立、行走都成了艰难的事。每一次挪动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,可即便如此,他依然强忍着痛苦坚守在岗位上。他终于读懂父亲为何总把止痛药藏在教案本里,那个跪在板凳上写板书的佝偻身影,那些坚持批改作业的深夜,都化作了他对乡村教育最纯粹的热爱,成为他镌刻在岁月里,永不磨灭的教育坚守。
日子就这样在与病痛的顽强对抗中缓缓流逝,张爱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孩子们的责任与期望。2018年深秋,他获得了一次前往北京参加校长培训的机会。《艺术与科学》讲座,像火种点燃了他心底的渴望——要让山里娃也能触摸艺术的光。